首页
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我校在以血小板为基础的药物递送领域取得新成果
时间:2025-05-06  作者: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近日,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Q1, IF=10.5)杂志在线发表了我校孙进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Long-acting bioengineered platelets with internal doxorubicin loaded and external quercetin liposomes anchored for post-surgical tumor therapy”。

血小板一种具有天然的伤口趋向性和肿瘤靶向性的生物载体,在抗肿瘤药物递送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组织损伤后,血小板识别破裂的血管,并与凝血级联反应协调,在伤口部位实现激活、粘附、活化和聚集。此外,激活的血小板表面高表达P-选择素受体,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44特异性识别,进而粘附于肿瘤细胞表面。因此,血小板可作为高效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孙进教授团队前期开发了内载阿霉素外背抗PD-L1单克隆抗体纳米凝胶的工程化血小板,高效地抑制了肿瘤的术后复发和转移(Nano Lett. 2022;22:3141-3150)。然而,血小板极易损伤、激活并凋亡,在体外难以运输、储存,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解决血小板的储存难题,对以血小板为基础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最新研究表明,体外老化的血小板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KA活性显著降低且其抑制剂可以促进血小板的凋亡那么合理推测PKA激动剂则可维持血小板活性延长其存活时间因此,孙进教授团队聚焦于上述限制血小板应用的痛点问题,选择载槲皮素(PKA激动剂)的脂质体修饰在载阿霉素的血小板表面,构建内载化疗药物阿霉素外锚槲皮素脂质体的长效工程化血小板递送系统,高效利用血小板内部及外部空间,实现一个载体,两种策略,相辅相成。利用血小板的肿瘤靶向性,将化疗药物阿霉素特异性地递送至肿瘤部位,实现高效地肿瘤杀伤。同时,利用表面锚定的脂质体持续缓慢地释放槲皮素,维持血小板PKA活性,帮助血小板抵御外界刺激及物理损伤,延缓其凋亡速率,延长其体内外存活时间。

该生物工程化血小板系统制备工艺简单体外贮存稳定性好肿瘤靶向性强,有效提高阿霉素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精准性此外该研究阐明生物工程化血小板系统的抗肿瘤机制及作用价值血小板长期贮存提供基础理论促进了工程化血小板系统的临床转化

我校药剂学2024博士毕业生路奇为本文第一作者,无涯创新学院孙进教授和王开元博士后为本文通讯作者,文章得到何仲贵教授的指导与支持。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conrel.2025.02.042



上一篇:沈阳药科大学-上海医药集团药学名人系列论坛 (十八):吴玉章院士学术报告会
下一篇:我校发表纳米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进展综述文章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 邮编:110016
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 邮编:117004
辽ICP备18011232号-2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