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教融合助力高质量中药学研究生培养 “沈阳药科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协同育人基地交流会暨百草论坛75-80讲
时间:2025-04-23  作者:黄肖霄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会议时间:2025423日  

会议地点:沈阳药科大学南校区校史馆报告厅

主办单位: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沈阳药科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辽宁省中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会议日程:

报告人简介

报告人:魏锋

报告人简介:博士,研究员,博导,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所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国家药典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中药质量分析及中药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品GMP高级检查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GAP专家工作组成员, 国家农业农村部中药材GAP专家指导组成员,欧盟EDQM传统药物国际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合作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药检验、标准物质研制、质量控制和评价、质量标准研究等工作。先后负责并参与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等科研课题多项。承担了100多项国家药品标准起草、修订、复核工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编著25部,专利30余项。

报告题目:中检院中药所科研情况介绍

报告内容: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承担中药(含天然药物)、民族药相关检验检测工作。负责中药、民族药安全监管所需的相关复验和技术仲裁等工作。组织开展进口天然药物注册检验以及质量标准复核等工作。承担中药、民族药质量标准的制修订以及相关技术复核工作。承担中药、民族药标准物质研究和标定工作。同时开展中药、民族药检验检测、质量标准等相关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牵头开展多个中药民族药检验方法示范性研究,推动标准提升。本报告对中药所的业务职能及中药质量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及存在难点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

报告人:郑健

报告人简介:博士,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民族药室主任。第十一、十二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民族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民族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中药质量安全”创新团队、国家药监局“中药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药检系统民族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中药化学、分子生物学、民族药学以及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研究。主要编著以副主编和参编六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文章150余篇,SCI收载25篇。先后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药监局注册司专项等项目10余项。为搭建药检系统民族药质量控制研究技术平台做出重要贡献。

报告题目:民族药质量控制现状及标准提升研究

报告内容:民族药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领域发挥独特价值,但质量控制与标准建设滞后制约其现代化发展。20126月,中检院中药所成立民族药室,我作为科室负责人承担科室及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2013年至今,开展国家局注册司专项研究“全国九省区民族药质量标准现状调研”和“民族特色药材检验方法示范性研究”,完成57个特色民族药品种的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建立适合民族药发展的规范化标准化质量评价体系;协助推进95部颁藏药标准提高工作,目前已经颁布10余个品种的质量标准;开展新疆紫草的栽培抚育,保证民族药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次汇报将重点围绕民族药标准现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总结梳理。

报告人:刘静

报告人简介:博士,研究员,硕导,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中成药室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国家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质量与安全标准创新团队及WHO传统医药合作中心核心成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分析专委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中药标准物质等研究工作。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药品监管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课题1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及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等数项。发表专业文章5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

报告题目:中成药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研究

报告内容:中成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众多,应用广泛。作为直接使用的中药终端产品,中成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其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研究是保障中成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药物分析技术以及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理念的不断提高,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完善,本次汇报将重点围绕我国中成药质量现状、常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新技术与新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系统介绍。

报告人:王莹

报告人简介:博士,副研究员,硕导,现任职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习评审员。第十七届中国药学会发展奖食品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杰出青年学者奖。主要从事中药标准制定、质量及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草药》、《中国药学杂志》青年编委,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著5部,专利10项。

报告题目:中药有害残留检测技术及标准制定

报告内容: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增长,中药材的质量与安全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尤其是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污染是监管部门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自《中国药典》2000版开始,中药标准各论及附录(通则)中陆续收录了中药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真菌毒素残留、二氧化硫残留等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检测方法和限度要求,《中国药典》2025年版中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本次报告将从标准现状、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对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的标准体系及发展进行介绍。

报告人:潘英妮

报告人简介:博士,教授,硕导,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鉴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满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产品开发与培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沈阳市拔尖人才。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开发,中药饮片炮制机理,功能性化妆品的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等纵向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教材专著9部。

报告题目:吴茱萸不同规格商品的质量评价和毒性研究

报告内容:对流通的吴茱萸商品进行成分分析和肝毒性研究,探讨吴茱萸的成分与毒性的相关性及吴茱萸毒性与药材规格和成分的相关性。

报告人:黄肖霄

报告人简介:博士,教授,博导。“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U40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及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精准导向分离、全合成及作用机制。近年在Natural Product Reports、Trend in Analytical Chemistry、Organic Letters等杂志上发表通讯作者SCI文章150余篇,其中中科院分区一区论文37篇,4篇论文被选为封面论文。获得授权专利26项,转让企业2项,担任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1项、面上项目2项。入选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排行榜。

报告题目:药用植物中活性天然产物的精准定位及作用机制研究

报告内容:随着现代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发展,研究范畴已经扩大,但提取分离仍然是最基础的工作,而分离实现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是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关键技术问题。我们不仅要实现对目标结构的导向分离,而且要求我们高效精准的获得活性先导化合物。为了深入挖掘自然界中的活性化合物,我们依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采用结构和活性相结合的导向技术来定位活性成分,加快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效率。进一步对分离到的部分活性化合物开展了药理活性研究,为药物先导分子的发现奠定了一些基础。

报告人:蒋晓文

报告人简介:博士,特聘教授,博导,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分析与中药药理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传统中药对溃疡性肠炎、甲型流感和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沈阳市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1)和三等奖(排名1),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4)。目前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Pharmacol Res.,Phytomedicin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4篇,累计影响因子100.3

报告题目:基于转化医学的天然药物活性及机制研究

报告内容:植物中所含的天然产物因其结构、活性的多样性仍是新药先导化合物或前体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该类结构的研究,并以云实属(Caesalpinia)药用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旨在发现骨架多样、活性显著的卡萨烷类化合物,作用于GR受体发挥抗炎活性。另外,本研究团队基于转化医学研究思路,针对现阶段AD药物研发策略高失败率的现状,发现FZD7是一个潜在的治疗AD的新靶点,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最后,课题组致力于发现和阐明中药复方的抗肺炎的活性及机制研究,从急性肺损伤和新冠病毒的感染角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会议由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辽宁省中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沈阳药科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办。



上一篇:我校发表纳米材料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进展综述文章
下一篇:我校在肺癌精准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 邮编:110016
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 邮编:117004
辽ICP备18011232号-2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