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6日,2025年药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暨药学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在沈阳药科大学南校区成功召开。会议以“创新驱动 交流融合 共创药学的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全球药学领域的顶尖学者、专家及优秀研究生,聚焦十大药学领域,围绕药学前沿热点展开深度交流,共收到147所高校投稿1611篇,安排报告及壁报展示438场,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印度杜尔加普尔大学等国际院校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的800余名专家、教师、研究生代表参会,共绘药学未来发展蓝图。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沈阳药科大学、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及辽宁省中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国际交流学院、教育部“智能药物递送系统设计与评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共同承办。
7月5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王青、辽宁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刘冬青、桂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旭、烟台大学副校长王洪波、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高明宇,党委副书记、牵头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副校长齐炼文,党委副书记关雪峰,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可强,党委常委、副校长路金才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关雪峰主持。

高明宇代表学校向莅临大会的嘉宾、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支持学校发展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省教育厅、兄弟院校及医药企业致以诚挚谢意。他指出,学校自2009年开始举办药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持续提升办会规模和办会层级,努力打造药学教育领域品牌学术会议,致力于构建药学研究生学术共同体,为海内外药学青年学子筑就学术交流、思想碰撞、携手并进的高端平台,引导青年才俊深刻体悟药学事业护佑生命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重任。他表示,此次研讨会办会规模空前,不仅为青年学子搭建学术虹桥,更构筑起“资源共享、智慧共生、协同育人”的高质量药学科教生态圈。他热切期盼,青年学子珍视平台,勇敢展示智慧成果,坦诚交流探索心得,受思想启迪,获知识琼浆,长实践才干,为药学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王青代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回顾了委员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推动医药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积极开展有关学科学术团体联络与协作,组织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与学术和工作交流。他表示,面对药学领域新药研发高成本低转化、耐药性挑战、精准医疗产业化等难题,只有深化国际协作,才能凝聚全球智慧、破解共性难题、跨越行业壁垒。她指出,本次会议为全球药学精英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期待与会师生充分交流,碰撞火花,探索学科交叉新路径,共同提升中国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刘冬青代表辽宁省教育厅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诚挚祝贺。他高度肯定学校的办学成就。他指出,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省级创新与交流中心共同构成服务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本次会议作为我国药学研究生教育领域重要的学术平台之一,围绕十大前沿议题开展交流,既是辽宁融入全球药学创新网络的关键纽带,也是坚决扛起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责任的坚实行动。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通过跨学科交流突破"卡脖子"难题,实现原始创新;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成果在辽宁转化;共建学术共同体,让青年学者成为辽宁的"人才桥梁"。

开幕式中,举办了《药物递送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体内药物分析》两本研究生教材发布会。两本最新出版的研究生教材,是由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研究生规划教材,是对药学研究生培养体系的重要补充。沈阳药科大学党委书记高明宇,党委副书记、牵头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副校长齐炼文,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责任编辑陈伟,《药物递送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主编方亮教授,《体内药物分析》副主编赵云丽教授共同按下发布启动柱。
沈阳药科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曹梽作代表参会研究生发言。他表示,作为药学研究生,将此次大会为起点,构建起更加紧密的学术共同体,在未来的求索与攀登中,相互砥砺、携手前行,以创新为引擎,以融合为桥梁,共同驱动药学事业驶向更加璀璨的未来。




开幕式后,进行了大会特邀专家报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药学院院长林厚文教授以《架接教育、研究与临床实践:临床药学人才培养与创新转化的新尝试》为题作报告,分享了探索临床、教学、科研并重的研究型临床药师培养模式、面向重大慢病的药物治疗管理体系创新及新时代临床药师高质量培养路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甘勇教授,以《口服创新制剂的理性设计及实践探索》为题介绍了口服创新制剂的理性设计研究及创新药物转化的实践探索。印度西孟加拉邦杜尔加普尔大学Hriday Bera教授的报告《Development of redox-responsive nanoplatforms for lung targeted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modalities》,聚焦氧化还原响应型纳米平台在肺部靶向给药中的应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学术院长孙进教授以《溶瘤活体药物的智能递送》为题作大会报告,聚焦溶瘤微生物的共性问题,系统介绍了瘤内自增殖增强型溶瘤微生物递送系统。大会报告由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王立辉主持。




会议设置了基于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设计、纳米生物医学与药物递送系统、药物分析新方法与新策略、生物药学与合成生物学、药物分子靶标与作用机制、化学方法学创新与绿色智能制药、天然产物化学与化学生物学、药事管理与药物经济性评价、临床药学与精准药学、中药守正创新十大前沿议题分会场。来自全球10个药学领域的22名专家作了精彩的分会报告,233名研究生进行了高质量的口头报告,205名研究生展示了精心设计的壁报。会议共评选出优秀报告141个、优秀壁报125个、优秀组织单位25个。
7月6日上午,大会圆满闭幕。沈阳药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少江出席闭幕式并致辞。

宋少江代表学校向大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学致以真诚感谢,向所有为大会服务的工作人员、支持单位表示诚挚谢意。他表示,本次会议成果丰硕,各类交流中闪耀着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的光芒,让人感受到药学研究的活力与青年一代的潜能。他希望,努力将交流会议打造成为享誉中外的高水平平台,并以此次盛会为联结各方的金色桥梁,在科研探索、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更紧密有效的国际合作,为提升我国药学教育国际竞争力、加速世界医药科技革新、服务人类健康事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栋梁之才贡献力量。

闭幕期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贾金忠宣读了优秀报告、优秀壁报、优秀组织单位名单。

北京大学苏凰同学代表全体参会研究生发言。她表示,会以此为起点,以饱满的信心和热情在药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中国的药学研究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本次药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宴,更是促进全球药学青年学者成长、推动药学科技创新与产学研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重要平台。会议的成功举办将为药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学校将长期耕耘、持续优化这一盛会,矢志打造药学研究生学术交流的“旗舰高地”,为药学研究生教育注入源头活水,为药学科技创新播下希望火种,为生物医药产业与人民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