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六位研究员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时间:2020-12-17  作者: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2020年12月10日下午,应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王琳淇研究员、尹文兵研究员、米凯霞研究员、刘玲研究员以及刘宏伟研究员在辽宁省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无涯论坛第231讲中进行系列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南校区图书馆107学术报告厅举行,由中药学院院长路金才教授主持,中药学院高慧媛教授、李宁教授、华会明教授、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张怡轩教授、武昕副教授及各学院研究生200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

本次无涯论坛,首先由王琳淇研究员以“向左还是向右:环境病原真菌感染与毒力进化”为主题,介绍了以新生隐球菌(环境病原真菌模式菌)与格特隐球菌(新发环境病原真菌)为研究材料,揭示真菌环境响应/适应策略对真菌感染与毒力进化的影响,鉴定新型毒力因子与药物靶点,致力发展技术平台将研究转化成以隐球菌诊断、预防和治疗为靶向的临床应用。

接下来尹文兵研究员分享了其在“基因调控真菌新天然产物发现及生物合成”相关的科研成果,通过构建集真菌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真菌遗传操作和合成生物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天然产物挖掘平台,挖掘发现了大量未开发的沉默或低表达生物合成基因簇,激活了一系列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并获得了50余种结构新颖的新生物活性物质。

米凯霞研究员则围绕“分枝杆菌抗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制”,分享其利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结构解析等手段,系统揭示喹诺酮抗性蛋白介导喹诺酮耐药性和促进抗药性突变体产生的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刘玲研究员从“特境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的角度,通过对一株植物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fici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从新骨架、热点化合物、强活性以及生物合成途径新策略等多维度展示了活性新颖天然产物的重大发现。

最后,刘宏伟研究员就“茯苓难溶性多糖结构表征及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研究”为题,为大家分享了白茯苓水不溶性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小鼠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成果。

本次无涯论坛学术交流会精彩纷呈,学术信息量大,为我校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拓宽了寻找活性新颖天然产物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学术交流过程中,同学们提出疑问、积极交流,为自身的课题研究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上一篇:暨南大学吴传斌教授与我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
下一篇:“沈药无涯论坛”第233讲:暨南大学药学院吴传斌教授学术报告会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 邮编:110016
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 邮编:117004
辽ICP备18011232号-2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