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 “三反”药性理论在中药民族药创新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与实践
报告时间: 2025年10月24日(周五)10:00-11:00
报告地点: 中药学院 S113

报 告 人: 韦玮
主办单位: 中药学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辽宁省中药学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
报告人简介:

韦玮,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生药学专业毕业,获得理学学位;暨南大学中药学博士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西中药材产业协会海洋中药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药效评价、药物分析与代谢,聚焦广西大宗道地药材、特色瑶药及海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药资源循环再利用与健康产品开发等。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项目1项,广西海洋中药材标准编制项目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15项。钦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inese Medicine、Phytochemistry、RSC Advances、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中草药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报告内容简介:
中药民族药的发展仍面临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全链条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困境。中药药性理论在中药民族药资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缺位,尤其缺乏系统的药性理论阐释及实践应用。基于中药一物多效的基本属性,广西终身教授、桂派中医大师邓家刚教授从多个维度提出“反向功效”、“反性共存”、“反性配伍”的中药“三反”理论,进一步形成“性-效-物”理论和技术体系,开创新领域。基于广西独特的区域优势和民族药发展需求,聚焦广西大宗道地药材、农作物废弃物、特色民族药及海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产品开发与应用,“三反”药性理论的应用与实践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有效促进了中药与民族药的发展。